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药品检测  >  药品报批全项分析和结构确证  >  药品检测中心-药敏试验怎么做?

药品检测中心-药敏试验怎么做?
参考价:¥100

型号:

更新时间:2025-04-03  |  阅读:167

详情介绍

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

药品检测中心-药敏试验怎么做?

药敏试验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稀释法、E试验、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稀释法分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包括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和β-内酰胺酶的检测。

1、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2、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更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通常包含3部分内容:①鉴定细菌的名称;②每种抗菌药物定量药敏结果,纸片扩散法的结果代表抑菌圈直径,单位以mm表示,数值越大,提示此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肉汤稀释法的结果以μg/ml为单位,其数值越小,提示此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越明显;③根据CLSI标准判断每种抗菌药物的定性药敏结果,通常分为:敏感(susceptible, S)、耐药(resistant, R)、中介(intermediate, I),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有:剂量依赖性敏感(sensitive-dose dependent, SDD)或无判断标准。

其中"S"代表"敏感",提示在临床使用推荐的常用剂量时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可以有效抑制分离到细菌的生长。

其中"R"代表"耐药",提示在临床使用推荐的常用剂量时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或者提示细菌已形成耐药机制。

其中"I"代表"中介",提示抗菌药物MIC接近临床可达到的血液和组织浓度,细菌生长受抑制程度不如敏感药物。提示如果此抗菌药物在身体特定部位浓度较高(如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在尿液中浓度较高),或临床增加用药剂量,则可以提高疗效。

其中"NI"代表目前尚缺乏CLSI的判断标准。

药品检测中心-药敏试验怎么做?


  • * 姓名:

  • * 电话:

  • * 单位:

  • * 验证码:

  • * 留言内容:

电话 询价

产品目录